在企业的大格局之中,是可以划分成为不同的模块的。在内外的供需平衡之间、上下的决策与执行之间、在硬性成本与预期收益之间,需要由不同的人去处理不同层面的事情。
决策者通常都是与外部机构沟通,其中机会寻觅与危机防范,资源整合与模式优化,流程对接的时机把握问题,都是必然要考虑的因素。
创业者需要结合每个模块的事情,搭建相容共存的平台,设定纵向的业务流程,并优化彼此之间的协作关系,或许执行的人会很专业,并用专业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但越是复杂的东西距离市场收益的周期越长。
不同层面的人考虑问题的专业性也不同,技术派可以用技术手段实现所有的功能,却容易把简单的功能搞复杂;市场派可以让市场接受任何产品与服务,却容易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让自身企业陷入被动;客服会去考虑客户会产生的任何一种态度,并整理出可以借鉴的应对之策,却发现总是有例外。
资本会认为一切都是资金在支撑,却容易忽视过程与细节,漠视一切理由与借口。他们所关注的是结果,是数据,是投资回报率,是安全隐患的根除。
执行者需要经常潜水,越是习惯在孤独之中沉淀,就越是容易积累异乎常人的资源。但假如乐在其中,就会使得原本协作的环节出现断裂。决策者却是需要在外边巡视,捕捉可乘之机,查找致命漏洞。从别人的角度看自己存在的价值,并创造性地与别人的资源与需求进行对接。
决策者需要看轮廓、看全景、看到未来。因为决策人需要承担每个团队的压力,需要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需要对决策的结果负责,所以决策者更需要跳出来,与投资人对话,与传媒机构与传播平台对接,倾听来自市场的声音。
决策人需要对专业团队给予最大限度的尊重,但更注重的是在专业的复杂之后所得到的结果。越是局限在过程之中,距离结果与目标就会越远。
决策者通常都是跨领域的横向思维方式,所考虑的问题貌似都跟自己当下的日常管理无关,却是终日乾乾,稍有不慎就会满盘皆输;执行者在细节中犯下的错误,要想确定并提供改正与解决办法,往往会耗费巨大的人力成本与时间成本,所以管理更多的是在基层,是在对执行团队的时间与目标的规范之中的。
诸如商学院之类培养企业家的机构,总是会把历来商界成败案例总结出金科玉律,并整理出条条框框的规范,使之系统化、深入化并落实到执行层面的制度与表格。学术与理论经常被拿来对现实与实践进行规范,但实际上,当决策者意识到理论实践之间总是会有难以调和的矛盾的时候,就回归到基层管理的层面。
实际上,决策者只有跳起来才能看得更远,看得更清晰;执行者只有沉下去才能触摸到专业与实质,才能让自己的方案具有强大的支撑。在企业里边,重要的不是思路决策本身,也不是工作执行本身,而是工作协作时候的机制。让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什么样的人来监督执行,并对质量进行考核与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