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职业道德基本常识
1、道德是人们对自身所依存的社会关系的一种自觉反映形式,是依靠教育、舆论和人们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观念、原则、规范、准则等的总和。P4
2、道德的性质、作用和发展变化都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相适应。P4
3、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P4
4、社会主义道德是由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具体形式体现的。P4
5、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P4
6、职业态度是指从业人员对所从事职业的看法、认识及其在工作中的表现。P8
7、工作能力包括知识创新能力、工作协调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理论研究能力、教法应用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P8
8、“爱岗敬业、恪尽职守、遵纪守法、为人师表、勤于钻研、精益求精、以人为本、开拓创新、提高素质、促进发展”是培训师职业道德守则的基本内容。P13
9、“重视人、尊重人”是以人为本理念的核心。P16
第二章 职业教育培训政策法规解读
1、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修改和布实施的强制约束性文件。P20
2、《劳动法》第一次提出“开发劳动者的职业技能”的概念。P21
3、《劳动法》首次以法律形式对职业培训经费的提取、使用等问题做出了明确要求,也是首次在法律中提出国家“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P22
4、《职业教育法》进一步明确了我国职业教育培训的体系。具体包括职业学校教育、职业培训、其他培训。P23
5、在《职业教育法》中明确了职业教育培训的经费来源、师资建设、设施服务等方面的保障措施。P25
6、2008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确立的方针是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P27
7、《就业促进法》树立了一面公平就业、反对歧视的旗帜。P27
8、《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规定,建立专职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职教队伍,各企事业单位应按职工总数的千分之三至千分之五比例组建。P33
9、《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提出了人才评价的根本标准包括品德、知识、能力、业绩。P36
10、《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规定,用人单位招录职工必须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P38
11、我国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是以创业带动就业。P39
12、《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强调,要从培养、选拔、评价、激励、使用、流动、交流、保障八个环节入手,完善高技能人才工作体系。P40
13、2006年4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办【2006】15号)文件中强调,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政府是主导,行业、企业是主体,要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制度。P40
14、《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15号)指出,以业绩和能力为导向,建立和完善高技能人才考核评价、竞赛选拔和技术交流机制。P40
15、行政规章是指国务院行政管理职能部门单独或会同其他有关部门制定的相关规定,或其他领域的相关规定。P44
16、职业资格证书是由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按照国家规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的结果,是劳动者具有和达到某种职业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的凭证,是职业标准在社会劳动者身上的体现和定位。P45
17、职业资格证书反映特定职业的实际工作标准和规范,以及劳动者从事该职业所达到的实际能力水平。P45
18、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和用人单位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也是境外就业、对外劳务合作人员办理技能水平公证的有效证件。P45
第三章 经济学基本常识
1、从字面上理解,市场一词中的“市”指的是商品的交换过程。P49
2、所谓市场,就是一种商品的买方和卖方相互作用,以决定其价格和数量的过程。P49
3、决定个人需求的客观因素有价格因素、收入因素、相关物品的价格、个人嗜好、消费者的未来预期。P49-50
4、经济学认为,收入是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之一,当消费者的收入减少时,对这种物品的需求量反而上升,这种物品经济学上称为“低档物品”。P49-50
5、、供给是指商家提供某种消费物品的愿望和能力。P50
6、对供给形成影响的因素包括价格因素、投入价格因素、技术因素、预期因素。P50
7、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什么”的问题取决于消费者的货币投入方向。P51
8、市场经济的优点主要有:突出了自由竞争、可实现市场配置资源、有助于公平竞争。P51
9、市场经济活动在运行过程中,其表现规律是资源配置的市场中心化规律、互利性的等价交换规律、资源主体的自主性规律、反垄断的自由竞争规律、崇尚优势的优胜劣汰规律、机会均等的公平公正规律、以契约为基础的信用经济规律、维系有序的法制原则规律、以利益为形式的市场经济道德规律、强调比较优势的开放规律、保障弱势的社会保障规律。P53
10、根据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规律,市场在评价和选择资源时,自始至终贯彻效用性标准、成本标准。P54
11、市场经济运行中所体现的机会均等的公平公正规律强调,要实现信息资源、资金资源、 人力资源、政策资源、准入性资源的均等性。P54
12、企业内部的培训活动必定服从于企业生产发展和效益增长对员工的需要。P55
13、培训的市场竞争主要体现在培训内容和培训运行机制两方面。P56
14、劳动经济学研究的主要任务包括:考察劳动力市场的组织、运行和结果,对现在的和预期的劳动参与的决策、与劳动资源报酬和就业相关的公共政策。P59
15、劳动经济学研究的具体对象主要有:劳动力资源的稀缺性 、效用最大化、资源利用方式的选择 、劳动力市场。P59-60
16、劳动力市场就是通过劳动力的供给与劳动力需求的运动,实现劳动力资源科学配置的机制和形式。P60
17、如果劳动力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或减少时,引起工资水平的大幅度波动,这时就认为劳动力需求弹性较大。当缺乏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时,劳动力的需求弹性通常较小。P61
18、所谓失业,是指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的状态,即劳动者失去赖以维持生活的工作岗位。以前有工作,但已经失去了工作,而且正在努力找工作,寻找时间持续四周以上,称之以失业者。P62
19、失业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的状态,经济学上把失业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季节性失业。P62
20、结构性失业是指因产业结构调整,使一部分产业消失或缩减,导致从事这一产业的人失去工作。P62
21、如果某一个人目前或是在一周以前,在从事着有偿性的工作,这个人就被认为是就业者。P62
22、以前有工作,但已经失去了工作,而且正在努力找工作,寻找时间持续四周以上,称之以失业者。P62
23、非劳动力人口:全日制学校的在校学生、正在服役的军人、家务劳动者、退休人员等。P3
24、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是向失业者提供免费的公共就业服务,主要是就业培训。对于参加培训或再就业的失业人员实行鼓励和补贴措施。P63
25、自然失业率是指经济正常情况下的失业量与劳动力总人数的比率。P63
26、国有企业培养的人才,被三资、外资和私人企业无偿占用的问题就是外部性问题。P65
27、外部性表现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两种类型。P65
28、所谓信息不对称,或者说信息不完全,是指在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存在着对商品有关信息了解程度不均等的现象。P66
29、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方法可以从建立产品质量的第三方质量监督和认证机制、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建立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几个方面努力。P67
30、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扩散和应用。P67
31、在资源配置上以智力资源、无形资产为第一要素。P67
第四章 教育培训基本常识
1、教育的广义解释是:凡是能够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改善人的态度和品质的活动,即可以称为教育。P72
2、教育的永恒性特点,要求教育者必须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也要传授社会主流的思想意识;培训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对社会正确的基本态度。P73
3、教育的基本特点是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P73
4、教充培训的民主化向纵深发展,公共性日益突出,公正性和机会均等成为教育培训决策及其行为的基本准则。P74
5、现代教育培训要求围绕四种能力重新设计、组织学习的内容,被称为教育培训的四大支柱:一是学知,二是学做,三是学会共同生活,四是学会生存。P74
6、素质教育培训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综合能力为宗旨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培训活动。P74
7、素质教育培训的育人目标是,坚持以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培养重点,努力培训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国家建设需要的新型劳动者。P74-75
8、素质教育培训的特点是:面向全体学生和全体劳动者;促进学生和劳动者的全面发展;贯穿于教育培训的全过程和各环节;以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P75
9、教育培训发展的基本规律,是其自身固有的、内在的必然联系,包括与生产力相互作用的规律、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规律、与受教育培训者的相互制约的规律。P75
10、职业培训师按照职业岗位对劳动者提出的要求所进行的培养和训练,旨在把一般的人培养成具有一定政治文化和技术业务素质的合格劳动者,以适应职业岗位的需要的一种活动。P76
11、职业培训的特点:为劳动就业服务的即时性、突出技能训练的操作性、同生产岗位结合的直接性、隶属于劳动工作的专业性、侧重职业资格证书的非学历性。P76-77
12、职业培训要求学习者能够在培训后或在培训同时即可从事某种特定职业。这是职业培训的即时性特点。P76
13、职业培训是教育与职业之间的桥梁,新劳动力上岗前必须先培训,以确保劳动者的质量。企业培训要突出技能训练的操作性。P76
14、职业培训为劳动就业服务的即时性特点使培训与教育有明显的区别,教育主要以学科知识传承为本位,培训则主要以传授工作规范为中心。P76
15、就业前培训是对新生劳动力和转岗再就业人员的岗前培训。P77
16、从目前看,职业培训的具体类型主要有就业前培训、学徒培训(双元制培训)、转岗转业培训、岗位培训、技术等级培训、再就业培训、农民工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P77-78
17、教育和培训的区别:两者传授内容,以及传授内容的过程、方法、对象和投入等,都是有所不同的。P78
18、培训者只有抓住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需求,并提供培训服务,才能提高培训效益。P79
19、终身教育培训的基本理念认为职业教育不再是终结性教育。P80
20、教育培训统计是以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经济学和统计学为基础,研究运用各种教育、心理、经济的测量和统计手段及工具,对人才素质、培训效益和教学效果等进行科学分析和价值判断,以探求教育培训的规律,寻求解决途径的一种科学方法。P83
21、教育培训统计指标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P83
22、教育培训统计工作的基本指标有:人力资源预测方面的指标、教育培训总量指标和相对量指标、工作状态和质量指标、学员学习状态和学习结果指标、人才素质综合测评指标、教育培训经济效益指标。P83-85
23、在人才选拔工作中,常用心理测评对人员的认知能力、个性和兴趣进行测量。其中认知能力的测量包括机械能力、心理运动和身体能力、视觉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方面指标的测验。P85
24、培训统计的基础工作有:搜集整理原始记录、建立统计台帐、制作统计报表。P86
25、统计工作对教育培训工作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科学预测人力资源的需求情况,做好教育培训的规划工作、支持开展教育培训评价、支持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开发和综合素质测评、支持开展教育培训的科学研究。P87
26、培训经济学认为,培训是指根据现代生产和科技发展的需要,按照职业岗位的要求对具有劳动能力的人进行的专业的培养和训练。P95
27、培训投入也称为培训投资、培训资本或培训经费。P95
28、从投资主体说,包括国家的投资、企事业单位的投资和个人的投资。P95
29、企业教育培训投资是指企业用于智力开发,提高职工文化、技术和专业知识水平的投资。P95
30、企业职工教育培训投资包括:专职教职工人员工资、脱产学习职工工资、职工教育基本建设投资、固定资产折旧费、 职工教育经费等。P95
31、学校人力资源利用效率=年在校学生数÷校本部教职工数×100%
32、物力资源利用效率指标主要是指培训机构固定资产(校舍场地、教学科研设备用具及生活固定资产)和材料、低值易耗品使用的指标等。P96
第五章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常识
1、人力资源是指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可以直接投入的体力、智力、心力的总和,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基本素质。P101
2、人力资源所应包含的基本素质有人的知识、技能、经验、品性与态度。P101
3、人力是人的素质得到综合发挥所产生的作用力,包括人的现实劳动能力和潜力。P101
4、人力成为资源必须有拥有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这是人力资源的能动性特征。P102
5、人力资源的资本性指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维护,需要物资、资金和时间投入。P102
6、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内容是开发职业技能、开发职业品质和开发职业潜能。P102
7、员工的职业品质包括职业态度、责任感、职业道德、职业习惯等。P102
8、对于企业一般员工,其职业潜能开发的重点是操作技能、培养敬业精神、工作责任感和事业心。P102
9、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工作程序是需求分析、制定开发方案、设计培训课程方案、开发培训过程的组织、检查、监督和指导、培训效果评估。P103-104
10、培训效果是员工将培训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应用于工作的程度,这个过程被称为培训转移。P104
11、2003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所提出的人才评价标准是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P104
12、人力资源结构主要内容包括:年龄结构、职称结构、性别结构、文化结构、技能结构。P105
13、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P109
14、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它强调尊重人,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开发人的潜力。P109
15、员工考评的设计核心在于考评指标体系的设计,指标的完整体系包括考评要素、考评标志及考评标度。P111
16、人力资源管理与人力资源开发的关系:人力资源开发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和前提、重要内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为人力资源开发提供动力和保障机制。P113-114
17、人力资源管理是从经济学角度来指导和进行人的管理工作的,是通过招聘、选拔、培训等管理形式来对组织内外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有效的运用。P114
18、人力资源开发和人力资源管理都是遵循了一种以人性为中心,按人性的基本状况进行管理的现代管理思想,即人本管理思想。P114
第六章 团队建设
1、“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成熟的团队追求的不是个人角色的突出、独树一帜,而是团队内部队员的目标一致、责任明确、能力互补和合作共赢。P119
2、团队是一种由两个以上成员组成的目标或任务共同体。P120
3、工作群体中,不存在积极的协同作用,群体的总体绩效等于或小于各成员绩效之和。P121
4、在工作团队内部,成员的协调配合情况和技能状况是积极的协同配合和相互补充的。P121
5、自我管理型团队通常由10—15人组成,他们承担着从前自己上级的一些工作责任。P121
6、完全的自我管理型团队的职责范围包括控制工作节奏、决定任务分配、安排工间休息时间等。P121
7、所谓群体,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的组合。P122
8、一个办公室由主任和6位工作人员组成这个群体属于命令型群体。P122
9、治理工作中,由公安、工商、城管、税务等部门组成的综合治理机构属于任务型群体。P122
10、组织行为的基本特点主要体现在:人员规模方面,由两个以上的人员组成、工作任务和目标方面,必须有共同的工作目标、行为约束方面,必须有共同的行为规范和工作制度。P123
11、团队精神是指团队内全体成员形成共识的思想、意识和信念。P124
12、团队建设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对其成员进行的培养、训练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提高成员的协作精神、合作意识,使其为企业的发展目标而努力工作。P124
13、团队建设是企业管理活动,其意义是:增加组织的凝聚力、迅速有效地解决一些发展过程中新出现的问题、推行一些新的工作方法 、提高团队成员的整体素质。P124
14、有效团队的必要条件和显著特征是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P125
15、团队领导者作用至关重要,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为团队指明发展方向、向成员阐明变革的可能性、鼓舞团队成员的自信心、帮助他们了解自身的潜力。P126
16、一个高效的团队不仅讲求彼此合作默契,更讲求工作成效,这需要通过有目的的培养、训练。P126
17、团队形成和发展大致经历开始阶段、困惑阶段、成型阶段、行动阶段、团队阶段。P126-127
18、团队建设对职业培训的意义体现在:保证培训任务的完成、满足个人心理需要、使管理层有时间进行战略的思考、提高决策速度、提高决策的准确性、提高工作绩效 。P127
19、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相互作用、相互满足的状态。P131
20、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的人际关系是指社会生产劳动及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或心理距离。P132
21、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主要是指人际交往、沟通时的心理问题。P132
22、由于自己的某些欠缺而产生的轻视自己,看不起自己,否定自我的心理状态叫自卑心理。P132
23、嫉妒心理是对他人的某种优势而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情感,它是人际交往的天敌。P133
24、在人际交往中,信任是以真诚为基础的。P134
25、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工作和生活的必要条件,工作中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为从工作需要出发原则、宽宏豁达原则、诚实守信原则 、平等原则。P135
26、工作中人际关系是以执行各项工作任务书为载体,因此,应坚持以工作目标的需要为核心来处理人际关系。P135
27、平等是构建相互尊重人际关系的基础。P135
28、培养与构建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应从注重自身修养的培养、处理好与上下级的关系、 处理好竞争与友谊的关系几方面做起。P136
第七章 拓展训练
1、拓展培训(体验式培训)的宗旨是个体成功融入共同体,发挥个体才能,为共同体服务。P144
2、拓展训练将生活工作的同类事情提升为典型性、游戏化的活动,让受训者在这种精心营造的活动中,在趣味盎然的“玩”中,在潜移默化当中,灵魂深处受到冲击和洗礼,将获得的体验迁移到工作中,行为得到改变。P145
3、拓展训练中要求参与者跨越“极限”,这主要指的是心理极限。P146
4、拓展训练所要达到的目的,主要体现在提高个体和组织的环境适应与发展能力。P146
5、拓展训练强调学员在做中学习,它通常有建立团队与团队热身、个人项目、团队项目、回顾总结四个环节。P147
6、拓展训练在个人项目环节中,遵循心理挑战最大,体能冒险最小的原则。P146
7、拓展培训可以帮助企业员工克服惰性,磨练意志。P148
8、拓展培训可以帮助企业部门之间取长补短,加强合作。P148
9、拓展训练可以为企业实现以下培训目标:使新员工尽快地适应其工作岗位、提高和改善员工提升绩效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员工的价值,为承担更多的工作和更大的责任多好准备、提高和增进员工对团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团队的稳定性、促进团队变革与发展,使团队更具有生命力和竞争力。P148-149
10、拓展训练中的破冰是旨在使参训学员达到身心投入最佳状态的导入活动。P152
11、拓展训练是一项挑战个人心理极限的培训活动,需要一定的冒险精神。P153
12、拓展培训中,“安全”是第一位的,企业培训师不仅要保障学员的身体安全,还应努力做到使学员感到心理安全。P154
13、在拓展培训中,拓展培训师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是计划组织能力、组织实施培训能力、准确发现问题,捕捉信息和有效反馈的能力、及时、果断调整决定的能力、知识结构足够宽泛。P154
第八章 学习型组织与班组建设
1、学习型组织在组织内部营造全体员工自主学习、团队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氛围。P164
2、学习型组织强调学习工作化,把学习过程与工作联系起来,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P164
3、转换心智模式,就是能够经常审视自己是如何理解世界的,更加客观全面地认识世界,对待自己、他人、工作和社会。P164
4、团队学习指从深度汇谈开始,通过学习系统思考等学习的技巧和交流,提高素质。P164
5、学习型组织强调学习工作化,把学习过程与工作联系起来,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P165
5、学习型组织强调的是在个人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团队学习和组织学习。学习型组织的目的就是将个人学习成果转化为组织财富。P165
6、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基本要求:要进行学员学习培训、要建立共同愿景和价值观念、制定团队学习制度、要重视系统思考和心智模式、企业领导者要更新观念、要健全创建制度和运行机制、要做实创建内容。P166
7、学习型组织宗旨是学习力和创新能力提升。P166
8、创建学习型组织,是一种培养员工形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的过程。P166
9、培训师在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过程中应该具备的职能包括:是创建学习型组织工作的设计者、是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具体组织者、是创建学习型组织工作的亲身实践者。P166-167
10、企业班组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班组工作制度建设 、班组学习制度建设 、班组激励机制建设、班组技能培训制度建设。 P171
11、班组工作制度建设,就是根据组织总体制度框架和原则,并结合班组生产的实际情况,制定班组生产正常运行的工作制度。P171
注:根据08年5月至12年11月考试真题总结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