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5月
1、本案例恰当的咨询目标是什么?
2、如果采用合理情绪疗法,请按照ABC理论,分析一下该求助者的ABC各是什么?
3、咨询师在建立咨询关系上应该注意什么。
考题新思路与新特点分析:
1、二级题型出现在三级考试。所谓二级题型,指理论联系实际的考题,如第1问和第2问。这种考题谁都可以回答,但都难答全,有赖于平日基本功。
2、模糊诊断。第一次没有考诊断,说明实用派考虑到诊断困难的真实情形,所以避重就轻。
3、咨询心理学成为绝对重点。
12年11月
3、根据合理情绪的理论指出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及表现。
4、依赖现象的表现及处理依赖的原则。
12年5月 1、本案例中,求助者有哪些认知上的错误?
2、本案例中,最恰当的近期咨询目标是什么?
3、在咨询中出现内向沉默如何处理?
4、对求助者表达真诚应注意什么?
11年11月 1、理性情绪疗法的操作过程?
2、如何处理阻抗?
11年5月 1、如何对求助者的心理冲突进行评定?
2、如何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3、简述合理情绪疗法中合理信念与不合理信念的区别?
10年11月 1、本案例恰当的近期和远期咨询目标是什么?
2、如果采用合理情绪疗法,请按照ABC理论,分析一下该求助者的ABC各是什么?
3、如果采用合理情绪疗法,请说出修通阶段可以使用的两种技术是什么?
10年5月 1、咨询师怎样与求助者商定咨询方案,内容包括哪些?
2、咨询时怎样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3、合理情绪疗法修通技术的内容?
09年11月 1、阻抗的表现形式?
2、心理咨询各种方法有效的的共同因素?
09年5月 1摄入性谈话时应注意哪些内容?
2、合理情绪疗法的主要原理和过程。
3、转介时应注意什么?
08年11月 1、如何表达共情?
2、阳性强化法过程及注意事项?
08年5月 1、如何表达共情?
2、咨询效果评估的维度和指标?
07年11月 1、不恰当的提问方式?
2、咨询目标的有效特征?
3、阳性强化法的原理及工作程序?
07年5月 1、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及ABC?
2、简述合理情绪疗法的过程?
3、面质技术的注意事项?
附加主题(重点提防):
初诊接待注意事项
摄入性会谈确定会谈内容和范围所依据的参照点
选择会谈内容的原则
不恰当提问带来的消极影响
尊重、热情、真诚、积极关注的注意事项
咨询关系匹配求助者所具备的条件
倾听中容易出现的错误
心理咨询师对咨询目标存在的错误观念
面质适用的矛盾
心理咨询的一般程序
需要咨询师保密的内容
保密例外情况
遵守保密原则的重要性:
对依赖的处理
结束咨询关系时咨询师应遵循的原则
简答题答案
一、 合理情绪疗法
(一)基本原理:合理情绪疗法也称理性情绪疗法,是帮助求助者解决因不合理信念产生
的情绪困扰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属于认知行为疗法。其理论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的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他认为外界事件为A,人们的认知为B,情绪和行为反应为C,因此其核心理论又称ABC理论。
(二)操作过程:1、心理诊断阶段,明确求助者的ABC
2、领悟阶段,深化ABC。更深入寻找和确认求助者不合理信念,通过理论进一步解释和证明,使求助者更深层次领悟到情绪问题是由不合理信念造成的。
3、修通阶段,运用多种技术,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非更理性信念,代之以合理信念,从而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除。
4、再教育阶段,深化修通阶段。巩固前几个阶段治疗所取得的效果,新观念的进一步强化。
二、 阳性强化法
(一)基本原理:阳性强化法属于行为疗法,基本原理是操作条件反射。行为主义理论认为行为是后天习得,如果得以持续,一定是再被它的结果所强化。如果想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必须对其施加奖励。以阳性强化为主,及时奖励正常行为,漠视淡化异常行为,这种方法就叫阳性强化法,
(二)工作程序:1、明确目标行为;
2、监控目标行为;
3、设计干预方案,明确阳性强化物;
4、实施强化;
5、追踪评估。
(三)阳性强化法使用注意事项:1、目标行为单一具体;如果有多个行为要改变,需要一个一个地进行,不可同时进行。
2、阳性强化应该适时、适当,应该在目标行为出现时进行,不可提前或错后。对目标行为的强化也要强度适当。
3、随时间进程,强化物可以由物质刺激变为精神奖励,待目标行为固化为习惯后,最终可以撤销强化物。
(三)行为矫正的四种常用方法:
1、增强法。2、惩罚法。3、消退法。4、代币管制法。
(四)建立新行为的常用技术:
1、行为塑造技术。 2、行为渐隐技术。
三、共情
正确理解和使用共情,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 咨询师应走出自己的参照框架而进入求助者的参照框架。
2 咨询师的共情不是要求必须有与求助者相似的经历感受,而是能设身处地地理解。
3 表达共情要因人而异。一般来说,情绪反应强烈的比情绪稳定的,表达混乱的比表达清楚的,需要理解愿望强的比理解愿望一般的,应给予前者更多的共情。
4 表达共情应把握时机,共情应适度。
5 表达共情要善于把握角色——在角色上可以把自己当作求助者,但要善于把握咨询师-求助者的角色转换。
6 表达共情要善于使用躯体语言。
7 表达共情应考虑到求助者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8 咨询师应验证自己是否与求助者产生共情。
四、如何建立良好咨询关系
咨询师要做到以下五点:1、尊重。2、热情。3、真诚。4、共情、5积极关注。
五、阻抗
(一)产生阻抗的原因?
1、阻抗来自成长中的痛苦。
(1) 开始新行为的问题。(2) 结束或消除旧的行为的问题。
2、阻抗来自功能性的行为失调。
(1) 阻抗的产生源于失调的行为填补了某些心理需求的空白,即求助者从中获益。
(2) 阻抗的产生源于求助者企图以失调的行为来掩盖更深一层的心理矛盾和冲突。
3、阻力来自对抗咨询或咨询师的心理动机。
(1) 阻抗来自求助者只是想得到咨询师的某种赞同意见的动机。
(2) 阻抗来自求助者想证实自己与众不同或咨询师对自己也无能为力的动机。
(3) 阻抗来自求助者并无发自内心的求治动机。
(二)应对阻抗的要点。
1、通过建立良好咨询关系来解除戒备心理。
2、正确地进行诊断和分析。
3、以诚恳的态度帮助求助者正确地对待阻抗。
4、使用咨询技巧突破阻抗。
六、如何对求助者的心理冲突进行评定?
可按照神经症临床评定方法进行评定:
1、病程:不到3月为短程评1分;3月到1年评2分;一年以上评3分。
2、精神痛苦程度:可以主动设法摆脱1分,需借助外界2分,无法摆脱,即使别人帮忙也无济于事3分。
3、社会功能:轻微妨碍1分,显著下降2分,完全回避3分。
(2和3的评定至少要考虑三个月的情况,时间太短不可靠。)总分为3分,不够诊断为神经症;4-5分为可疑病例,需进一步观察确诊;总分不小于6分,神经症诊断成立。
七、近期和远期咨询目标
从大目标(终极目标)着眼,从小目标(具体目标)着手。所谓的大目标即终极目标,是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充分实现人的潜能,达到人格完善。根据终极目标来确定具体目标,在实施具体目标时始终以终极目标为指导。
八、咨询方案的内容
1 咨询目标。
2 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和义务。
3 咨询的次数和时间安排。一般每周1-2次,一次60分钟左右。
4 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5 咨询的效果及评价手段。
6 咨询的相关费用。
7 其他问题及有关说明。
九、咨询方法有效共同因素
1、 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建立和谐、信任关系,这是最基本的共同特点;
2、 求助者求治的强烈动机、积极态度;
3、 有一套双方都相信的理论和方法;
4、 咨询师本身的特征;
5、 促进求助者的认知改变、情绪调节、行为改善。
十、摄入性谈话注意事项
1.态度保持中性:不可暗示诱导以免丢失客观信息。
2.提问避免失误:不能随便提问以转移求助者谈话。
3.绝不讲题外话:除提问和引导语外,不讲题外话。
4.扭转会谈内容:不以指责性语言阻止求助者谈话。
5.不给绝对结论:摄入性会谈后不应给出绝对结论。
6.诚恳结束会谈:不能生硬话语结束以免引起误解。
十一、转介注意事项
1、应当事先征求求助者的意见并说明理由。
2、咨询师应该向求助者介绍新咨询师的基本情况,尤其是其专业特长。
3、在转介时可向新咨询师详细介绍求助者的情况,提供自己的分析和看法,但不宜泄露求助者出于对自己的信任而提供的隐私。
4、如有必要,原咨询师可以和新咨询师交流,包括咨询情况,这属于职业交流,但一般不得干预新咨询师的咨询活动。
十二、咨询效果评估指标
(1)求助者对咨询效果的自我评估。
(2)求助者社会功能恢复的情况。
(3)求助者周围人士对求助者改善状况的评定,特别是家人、朋友和同事。
(4)求助者咨询前后心理测试结果的比较。
(5)咨询师的观察与评定。
(6)求助者某些症状的改善程度。
十三、咨询目标的有效特征
1 具体或量化的。 2 可行。 3 积极。 4 双方可以接受。
5 属于心理学范畴。 6 可以评估。 7 多层次统一。
十四、不恰当的提问方式
(1)为什么方式提问。(2)多重选择性问题。(3)多重问题。
(4)修饰性反问。 (5)责备性问题。 (6)解释性问题。
十五、面质技术注意事项
1、 要有事实根据;
2、 避免个人发泄;
3、 避免无情攻击;
4、 要以良好咨询关系为基础;
5、 可用尝试性面质。
十六、初诊接待注意事项
1、避免紧张情绪;
2、语言表达做到吐字清楚,语速适中,避免使用方言。
3、反复说明心理咨询中的保密原则;
4、说明心理测量功能的有限性;
5、咨询时的仪态做到不吸烟,不做多余的“下意识”动作。注意力集中。
十七、摄入性会谈确定会谈内容和范围所依据的参照点
1.根据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职内容。
2.根据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时观察到疑点。
3.根据心理测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
4.根据上级咨询师下达的会谈目标。
5.确定会谈的内容与范围。
十八、选择会谈内容的原则
1、可接受:适合求助者的接受能力,符合求助者兴趣
2、有效:对求助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对求助得的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对深入探索求助得的深层病因有意义;对求助者症状的鉴别诊断有意义;对帮助求助者改善认知和正确理解问题有帮助
3、积极:对改变求助者的态度有积极作用
十九、不恰当提问会带来哪些消极影响?
1、造成求助者依赖。
2、责任转移。
3、减少求助者的自我探索。
4、产生不准确的信息。
5、求助者产生防卫心理和行为。
6、影响交谈中必要的概括与说明。
二十、尊重、热情、真诚、积极关注各有哪些注意事项?
(一)恰当地表达尊重,需要理解以下几点:
1 尊重意味着无条件接纳。
2 尊重意味着平等。
3 尊重意味着礼貌。
4 尊重意味着信任。
5 尊重意味着保护隐私。
6 尊重意味着真诚。
(二)热情注意事项
1 在初诊接待阶段打好热情的基础。
2 通过倾听和非言语行为表达热情。
3 咨询中耐心、认真、不厌其烦,是热情的最好表达。
4 咨询结束时,使求助者感受到温暖。
(三)真诚注意事项
1 真诚不等于说实话。咨询师表达真诚应遵循一个基本原则,即对求助者负责,有助于求助者成长。
2 真诚不是自我发泄。
3 真诚应实事求是。
4 真诚应适度。
5 真诚还体现在非言语交流上。
6 表达真诚应考虑时间因素。
7 真诚体现在咨询师的坦诚上。
(四)为了有效地使用积极关注,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积极关注就是辩证、客观地看待求助者。
2 积极关注就是帮助求助者辩证、客观地看待自己。
3 避免盲目乐观。
4 反对过分消极。
5 立足实事求是。
二十一、咨询关系匹配求助者所具备的条件
1、智力正常。2、年龄适宜。3、内容合适。4、人格正常。
5、动机正确。6、信任度高。7、行动自觉。8、匹配性好。
二十二、倾听中容易出现的错误有哪些?
1、急于下结论;
2、轻视求助者的问题;
3、干扰、转移求助者的话题;
4、作道德或正确性评判;
5、不恰当地运用咨询技巧,如询问过多、概述过多、不恰当的情感反应。
二十三、心理咨询师对咨询目标存在的错误观念有哪些?
1、认为咨询师应该保持完全中立的态度,不应该带有任何自己的价值观念。
2、认为咨询师应该给求助者灌输、传授一些正确的、健康的价值观。
3、有些咨询师把求助者的快乐、满足作为咨询目标。
4、有些咨询师把求助者能否适应环境作为咨询目标。
二十四、面质适用的矛盾有哪些?
1、言行不一致; 2、理想与现实不一致;3、前后言语不一致;4、咨访意见不一致。
二十五、心理咨询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1)资料的搜集。 (2)资料的分析。 (3)综合评估。。
(4)诊断。 (5)鉴别诊断。 (6)咨询方案的制定。
二十六、需要咨询师保密的内容?
1、求助者暴露的内容;
2、咨询过程中与求助者的接触过程。
二十七、保密例外情况?
1求助者同意将保密信息透露给他人
2司法机关要求咨询师提供保密信息
3出现针对咨询师的法律或伦理诉讼
4法律规定的保密问题限制如虐童
5求助者可能自伤或伤人
6求助者患有危及生命的传染性疾病
二十八、遵守保密原则的重要性:
1 尊重求助者的自主性;
2 体现心理咨询师的诚信;
3 避免对求助者造成伤害;
4 使求助者获得安全感;
5 利于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二十九、对依赖的处理?
1、咨询师务必向求助者讲清心理咨询的性质、发生效果的机制,使求助者对心理咨询有正确的认识,对咨询效果有理性的期待。
2、一旦出现依赖,咨询师应鼓励求助者自我探索,自己解决问题。
3、咨询师必须坚持正确的咨询理念,以促进求助者的心理成长为咨询的总目标,以促进求助者心理能力提高。
三十、在咨询中出现内向沉默如何处理?
1、 咨询师应以及大的热情加以引导。
2、 多用倾听技巧。
3、 多做鼓励性反应。
4、 切不可急躁、不耐烦,否则求助者可能会退缩、更沉默。
三十一、结束咨询关系时咨询师应遵循的原则?
1、清晰地认识到求助者的需要和想法。
2、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需要和想法。
3、对自己的离别体验,以及由离别体验所引起的内部反应有明确的意识。
4、应更加注意求助者的情感而不是观念,应鼓励求助者尽可能地表达自己的体验。
5、真诚地与求助者共同体验自己对咨询经验的感受。
6、对咨询经验中的主要事件加以总结,并与目前的现状相联系。
7、对求助者已经取得的变化给予支持性鼓励。
8、让求助者坚持记录自己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
附答题模板
诊断一般心理问题的模板
1、根据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原则,排除精神病(障碍)。
2、心理问题由现实刺激引起。
3、心理问题无泛化。
4、社会功能受到轻度损害,仅出现学习效率下降。
5、病程时间短,近两个月。
6、并非由躯体疾病所引起。
诊断严重心理问题的模板
1、心理问题并非由躯体疾病引起
2、按病与非病的三原则,排除精神病性
3、求助者的心理冲突有现实意义,有道德性质,属常形冲突,排除神经症。在心理问题范畴内,根据以下表现,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1)现实刺激强度大(2)持续时间长:三个多月
(3)社会功能受损 (4)反应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