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 文章内容

劳动力管理 下个竞争焦点

[日期:2014-06-01]   来源:《中外管理》杂志  作者:谢丹丹   阅读:762[字体: ]

依赖低成本的劳动力,已经不可持续,但怎样提高生产率?

 
尽管在过去,大多数中国企业并没有为劳动力高成本过分担忧,但是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劳动力的高成本将会成为众多企业一个不能回避的话题。
 
过去几年,我国制造业的平均工资,从2006年每小时7.27元提高到2010年每小时12.79元,提高了76%。从制造业单位小时劳动生产率来看,则由2006年每小时88.72元提高到2010年每小时149.24元,提高了68%。二者几乎保持同步增速。
 
而2008年之后,这种平衡开始打破。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明显放缓,而工资水平仍继续快速提高。2008年到2010年,我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仅提高13.7%,而人均工资则上涨了24%。
 
去年,渣打银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中国南部工业发达的珠三角洲地区,有9%的企业打算彻底离开中国,而2012年这一比例甚至还不到4.5%。
 
在全球最大的劳动力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Kronos看来,尽管很多企业在生产线布局、管理流程上都做到了精益化,但是从员工本身来看,还远远没有做到精细化。根据研究公司NucleusResearch的调研,发达国家企业采用劳动力管理可以带来3%至5%的人工成本节约,以及5%至10%劳动生产率的提升。
 
在Kronos大中华区总经理缪青看来,如何做到将合适的人在合适的时间段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是劳动力精益化管理的核心。
 
按需用工
 
“安排这个员工在这个岗位上合适吗?”“这个时间段安排这么多人都能满足需求吗?”大多数主管也许靠经验回答:“应该行吧。”
 
如何将合适的人在合适的时间段放在合适的岗位上?依靠人的经验来判断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在Kronos看来,通过海量的数据分析,打通前端一线人员安排和后台数据,做到内部信息对称,可以实现智能化排班,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泡沫工时。
 
以零售业为例,传统上零售行业很多技术方案是碎片化的,POS系统、销售系统、后台的管理系统、财务系统、劳动力人员管理等系统各自独立,处于割裂状态。
 
Kronos国际运营高级总监Robert?Amor认为,这些碎片化系统必须整合成一个统一的、完整的解决方案。要做出劳动力规划和调配,就必须进行销售预测,而预测可能来自前端的POS系统。统一、灵活的管理流程,使得零售企业能够快速应对市场的变化。
 
以餐饮行业著名企业新辣道为例,自从推行其劳动力精细化管理之后,其工作时效提升了50%以上,而人工成本则下降了20%,人工成本的比重从22%下降到18%。
 
新辣道基于历史数据以及节假日、雨雪天、促销、新品上市等特殊事件,细化每天不同时间段不同技能的门店劳动力需求量。根据需求量,采用工时而不是人头数来管理用工,保证业务高峰时人员充足。业务低谷时,则可避免不必要的工时浪费。
 
其员工不固定工作岗位,而是依据他们掌握的多技能按需分配。每个员工至少掌握两项技能,能根据需要在不同工作站间灵活调度;所有员工都不是固定班次而是根据业务量要求的波动而出勤。
 
例如,一个员工上班8小时,头两小时在中岛工作站,然后转入传菜3小时,第三小时为休息,当休息完毕后,做清洁1个小时,结束后是2小时培训,结束后下班。这些排班每天都不是固定的,完全依照需求而定。
 
同样在制造业,为了平衡不断上涨的人工成本压力,挖掘现有劳动力资源和效率,多技能劳动力正在一些企业中开展。而按照生产需求合理安排劳动力资源池,科学和智能排班调度多技能劳动力,消除损耗工时提高整体生产率是制造业劳动力精益管理的核心。
 
实时管理
 
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智能终端得到大范围的普及,Kronos提出了“实时管理”的概念。即运用移动的技术对一线的人员进行随时随地的管理。
 
传统上,不少企业使用考勤机对员工进行管理,但主管仍然无法及时准确掌握当天的到岗情况。这一滞后小到影响薪酬绩效,大到影响企业业绩。
 
以超市促销员为例,传统的管理方式是,促销员手工签到,记录上班时间。企业会派出监管人员进行抽查。但弊端是,员工可能签完到,却没有在岗。即使有人抽查,每天跑的商场数量也很有限。
 
借助移动技术,管理者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来查看、调配、计划员工岗位信息。如遇员工临时请假,系统会自动告诉管理者,有哪些员工处于待岗状态,可以马上进行调配。
 
除此之外,“实时管理”对于管理者最大的用处在于,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产生趋势性的预测。
 
以国内某知名快消品企业为例,该企业在全国有4万名员工,其中工厂生产员工5000人,另外的三万多人全部安排在各地超市卖场,担任导购员。
 
三万名员工,如果每人每天少工作一个小时,就是三万个小时,每小时10块钱的话,一天的损失就高达30万。除了这些泡沫工时,由此而造成的销售上的损失,更是无法估量了。
 
而基于移动技术的“实时管理”,能够让员工进行移动打卡。根据GPS定位,可以确定员工的基本位置。
 
另外,这套技术还能实现智能排班,根据后台历史销售数据,精确到每十五分钟就能进行一次排班。再加上员工技能、人力成本等因素,就可以计算出相应时间段的人员配比。在最短的时间内调配所需的人员。
 
管理者如何推行
 
Kronos认为,对于管理者来说,推行精细化的劳动力管理技术,最大的挑战不是技术上的问题,而是如何进行管理变革。每个企业,每个行业的情况不一样,在每个发展阶段,都需要进行管理的变革和转型,这是很大的挑战。
 
但劳动力精细化管理技术的推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层的决心。要把原来不透明的、浪费的、效率不高的地方透明化、清晰化。对于管理者而言,需要下很大的决心。但是,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会带来更大的问题。
 
其次,要让不同层级的人员体会到这种理念、这套管理工具所带来的好处,不管是管理层,还是一线员工。尤其是对于一线员工而言,他们使用这些工具之后,对他们自身有什么样的帮助。例如,员工可以通过自助查询自己的班次、请休假记录和考勤等信息,还可以自助提交申请甚至根据自身资质和偏好选择班次等。
 
另外,要在管理手段和变革上采取一些措施。无论是组织架构,还是绩效考核的机制,都要有相应的准备。同时Kronos国际运营副总裁兼总经理Dick?Cahill认为,企业不能一把抓,必须列出计划,排出任务的优先级。
 
依据服务跨国企业的经验,Dick和Robert一致认为,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最可行的办法是“先试点,后推广”。中国企业应该先选一个地点,在某个时间段,对某一些业务单元进行劳动力管理技术的改造,这称之为示范企业。在短时间内快速取得效果,并相继在其他范围进行推广。例如施耐德,第一步是在中国试点,然后向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推行。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快速见效,有较强的说服力,避免全面铺开的风险。
相关评论
特别推荐
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