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了30余年,仍处于初级阶段。随着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技术环境的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也将迎来产业升级的机遇。
在国家政策的影响下,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市场细分、相关准入政策制定逐渐清晰。作为市场空间广阔的高复合增长型产业,人力资源服务业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人力资源服务业前景可期
人力资源服务业已成为现代服务业的新增长点,也是国家确定的生产性服务业的一个重点领域。
目前,我国已设立县级以上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以及各类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近三万家,国有性质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有1200余家,占4.2%;民营性质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有17087家,占60.3%;港澳台及外资性质的服务企业有212家,占0.7%;从业人员达40.7万人;行业年营业收入达到8058亿元。可见,人力资源服务业前景可期。
尽管如此,拥有30多年发展历史的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目前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人力资源服务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也没有形成一些国际知名人力资源机构,且与国外差距较大。
随着社会环境和技术环境的变化,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为代表的新兴技术的应用和创新,改变了企业原来所固有的交互模式、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但人力资源外包业仍面临很大瓶颈,一方面是企业HR对于基于新兴技术所提供的人力资源外包服务还存在着接受度低、认知度较低、需求度不高的现状;另一方面,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商对于基于新兴技术所提供的人力资源外包服务也存在着价值定位不清晰、服务需求认识及技术水平有限等问题。
在中智看来,面对日益庞大的人力资源市场需求,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必须致力于转变粗放的发展方式,创新业务模式,向着提高专业化水平、深层次拓宽和延伸产业链的方向发展。
抓住新政下的机遇
2016年对于人力资源外包产业来说,将因2015年新政的出台面临很多机遇。
第一,从国内经济环境看,“扩大内需”、“一带一路”、“自贸区”、“亚投行”、“京津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制造2025”等经济领域的事务,对人力资源外包业务将会产生相应的机会。
第二,各行业企业、机构、组织等,对HR外包的认识日益扩大与认同,从而使得整体市场蛋糕不断扩大,也会带来更多的业务机会。
第 三,各级政府对人力资源外包服务业不断认可,并在政策上积极推动,给整个行业带来进一步发展的机遇。比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 关于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意见》、《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意见》等鼓励和支持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政策的陆续出台。
更重要的是,如今面对万众创业的热潮,人力资源服务业该如何创新产品和服务呢?
对中智来说,既要发挥巩固线下作业能力与知识积累的优势,包括:成熟的业务操作流程、服务品质的传承、政策积累、政府关系、全国网络、市场口碑等,同时又要关注创业企业的特点与诉求,摸索出适合他们的服务模式。
“互联网+人力资源服务”重在思维变化
“互联网+”的思维与人力资源服务的结合现在还在摸索中,但冲击肯定有,并且很大。现在,互联网公司不断尝试进入人力资源外包服务业,其运作模式、技术水准、资本介入等方面,已经对其他一些行业带来颠覆性的改变,但它对于人力资源外包服务业的威胁到底如何,还需拭目以待。
目前,中智在以下两个层面作出努力:
首先,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人力资源外包业务与互联网的结合,更像“+互联网”的概念,也就是从传统的线下服务向线上延伸,将一部分可以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业务搬到线上。而这对于客户众多的中智来说,可以起到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降低内部工作量的作用;同时,可以将特有的服务产品通过移动互联网,与客户、与员工分别进行互动。
其 次,更深层面的是,要将互联网思维以及商业模式与企业运营相结合。中智已经深刻体会到互联网思维的重要性,要使其渗透到公司的业务当中,始终在价值链中贯 彻用户思维、大数据思维、跨界思维;在促进产品研发、生产和服务环节,贯彻迭代思维、极致思维;在销售和服务环节,贯彻平台思维、社会化思维和流量思维。
管理风向标
Q:您对2016年公司的管理有怎样的思考?希望公司管理向怎样的方向发展?
A:一是对于现有的内部流程、规范,需要不断梳理完善,总体目标是降本增效,提升服务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二是加大IT建设的投入,通过互联网等相关技术的应用提升服务品质;三是不断整合完善产品体系,以适应市场需求;四是对于运营风险管控体系,需要不断完善,以保证业务的稳定发展;五是加强人才梯队建设、提高人才培养的力度,为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Q:对其他领域的企业管理者,您有什么共性的建议?
A:借用三句话和大家一起共勉:“知道如何选择;明白如何坚持;懂得如何珍惜。”
1.知道如何选择:在风云变幻的互联网时代,减少过度的左顾右盼,专注于客户体验,找到一条适合企业发展的路;
2.明白如何坚持: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坚守期望、坚持理想,努力成为客户长期可靠的合作伙伴;
3.懂得如何珍惜:最应珍惜的就是与客户在密切合作中建立起来的友情,甚至是家人般的亲情,只有懂得如何珍惜,才能真正赢得市场和客户的信任。